11月18日这天,鸡西职教中心体育馆里嗡嗡直响。十几架无人机在空中排着队转圈,学生戴着护目镜,手指在遥控器上飞快点动。两圈飞完,机器稳稳落在指定圆圈里,全场一百多人齐刷刷鼓掌。

旁边实训楼的机房更热闹。电脑屏幕上全是中俄两国元素,红星配套娃,熊猫站长城,还有黑龙江的雪原画进俄罗斯油画的色调里。学生们就围着“中俄文化交融”这一个主题使劲画,画完立刻打印出来贴墙上,比谁的作品更能让对方看懂自家文化。

比赛刚结束,双方老师就坐一块开聊了。中方老师拿出一摞照片,讲我们怎么跟本地企业一起建实训室,企业出设备,学校出学生,学生还没毕业就有人抢着要。俄方老师听了直点头,把他们那边的技能证书体系拿出来给大家看,说证书全国通用,学生拿了就能直接上岗。两边你一句我一句,聊到中午饭都没顾上吃。

饭后最重要的事来了。鸡西职教中心和俄罗斯那边两所中职学校当场签了合作协议。协议就三件事:老师学生常来常往、课程一起做、好教材好设备大家共享。签字那刻,双方校长把手握得特别紧,旁边学生举着手机咔咔拍,笑得合不拢嘴。

这场活动一共来了100多人,俄罗斯那边来了20多个师生,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才到鸡西。有人开玩笑说,坐火车时间比比赛时间还长,可没人喊累。俄罗斯一个小伙子比赛完拉着中国同学说,下次你们去我们学校,我带你们吃正宗的罗宋汤。

无人机比赛的数据挺有意思。中国学生平均用时比俄罗斯学生少8秒,但俄罗斯学生飞得更稳,落地误差只有2厘米。老师们私下说,这正好互补,我们教速度,他们教精细,合在一起就能培养出来的人肯定更抢手。

平面设计那边也一样。中国学生软件用得溜,俄罗斯学生对色彩和传统图案有感觉。有一个中国女生画了一幅作品,把中国剪纸和俄罗斯花卉结合,评委老师看完直接说,这张图拿去参加全国比赛都没问题。

活动结束前,鸡西教育局的领导把大家聚到一起,表了个态。以后每年至少办一次这样的活动,还要把企业请进来,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两国最新的技术需求。领导话音刚落,下面掌声就响了。

有个俄罗斯老师私下跟我说,他来中国好几次,这次感觉最踏实。因为他看到中国职教不是光说不练,真金白银往实训室砸钱,学生上手能力强。他回去就准备写报告,建议他们学校多跟鸡西学学校企合作这套路。

中国这边也有人感慨,说以前总觉得俄罗斯技术牛,这次一看,人家也在使劲学我们项目化教学那一套,大家其实都在一条路上跑。

散场的时候,天已经黑了。俄罗斯师生拎着中国学生送的保温杯和鸡西特产木耳,坐大巴去火车站。中国学生站在校门口挥手,有人喊“常来啊”,俄罗斯学生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回“一定来”。

这事说大不大,就是两座城市几所学校的一次活动。说小也不小,因为以后可能有几百个孩子因为这次握手,未来会去对方国家工作、生活、工作。他们学的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技术,还有怎么跟不同国家的人一起把活干好。

第二天鸡西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就忙开了。把这次比赛的数据整理好,准备改下学期的课程。无人机要多加稳飞训练,平面设计要加一门俄罗斯传统图案课。俄罗斯那边也发来了邮件,说已经在安排明年中国学生过去交流的事。

就这么一步一步,边境这两座城市的中职学校越走越近。学生们手里多了一张能通吃两国的技能证书,口袋里多了一帮说不同语言却聊得来的朋友。以后提起鸡西和俄罗斯那几座城市,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两个点,而是很多年轻人真正生活过、奋斗过的地方。